汪文斌:北約不要搞亂了歐洲,又企圖搞亂亞太和世界

Q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7月1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新社記者提問:正在舉行的北約維爾紐斯峰會發布公報,稱中國的雄心和“脅迫性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對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還認為中國致力于顛覆“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日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撰文發表類似觀點,稱歐洲的今天可能就是亞洲的明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A
汪文斌:北約峰會公報有關內容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冷戰已經結束了30多年,作為冷戰產物的北約卻依舊抱持零和博弈、對抗思維,無視國際社會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呼聲,逆潮流而動,開歷史倒車,不得人心,也注定不會得逞。
北約聲稱是區域性組織,卻突破自身條約規定的地理范圍,加速東進亞太。北約自稱是防御性聯盟,卻鼓動成員國不斷增加軍費,不停越界擴權,到亞太地區挑起對抗。北約宣稱要捍衛“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卻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干涉別國內政,卷入多場戰爭,販賣安全焦慮,唯恐天下不亂,執迷于搞“小圈子”和集團政治,強化意識形態對立和陣營對抗。
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中方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紀錄最好的大國。我們從未侵略別國,從不搞代理人戰爭,不在全球開展軍事行動,不以武力威脅他國,不輸出意識形態,不干涉別國內政。我們不組建、不參與軍事集團,反對在國際關系中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中國何來對北約構成“系統性挑戰”呢?
亞太地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靠的是地區國家相互尊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妥處分歧。北約東進亞太只會攪動地區緊張局勢,引發陣營對抗甚至“新冷戰”。亞太國家不歡迎、很多北約國家不贊成“北約亞太化”,亞太地區也不需要“亞太版北約”。
我們敦促北約立即停止對華歪曲抹黑、編造謊言,放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放棄迷信軍事武力、謀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放棄搞亂歐洲、禍亂亞太的危險行徑,不要為自身繼續擴張尋找借口,而應為世界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據報道,北約維爾紐斯峰會公報稱中國正迅速擴大核武庫并使其多樣化,擁有更多核彈頭和更先進的運載工具,且缺乏透明度。敦促中國參與減少戰略風險的討論,并通過提高核透明度來促進戰略穩定。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北約作為擁有最多、最強大核武器的軍事聯盟,近年來大搞麥克風外交,不負責任地渲染中國核威脅,完全是倒打一耙,虛偽至極。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
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歷來采取極其慎重、負責任的態度。中國一直堅持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始終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無意搞核軍備競賽。中國恪守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無條件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是唯一采取這一政策的核武器國家。請問有哪個北約成員國敢作出這樣的承諾?
國際社會更有理由對北約“核共享”安排感到關切。北約通過這一安排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核武庫,個別成員國加緊推進核力量現代化,強化所謂的“延伸威懾”,加劇核擴散與核沖突風險。如果北約成員國真的對減少戰略風險、維護戰略穩定感興趣,就應該以實際行動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和集體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以實際行動促進戰略穩定,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
塔斯社記者提問:昨天,北約發布了維爾紐斯峰會公報。該文件稱,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加深和兩國互相加強“破壞”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與北約的利益和價值觀背道而馳。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中俄關系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基礎之上,兩國關系超越冷戰時期軍事政治同盟模式,樹立了大國關系范式,這與北約國家大搞“小圈子”和陣營對抗有本質區別。
我們敦促北約停止針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和挑釁言論,摒棄冷戰思維的過時理念,放棄謀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不要搞亂了歐洲,又企圖搞亂亞太和世界。
中國公共新聞網摘編: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