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國門防線 海關緝毒取得新成效

6月25日,海關總署舉行例行記者通報會,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孫志杰、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夏俊介紹海關毒品監管查緝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 孫志杰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 夏俊

海關總署辦公廳副主任 王志中
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 孫志杰:
中國海關深入推進全國禁毒“清源斷流”專項行動,將打擊毒品走私列為全國海關“國門利劍”聯合行動的重點,通過強化邊境查緝、突出專項打擊、深化合成作戰、夯實基礎工作等舉措,全力推動海關緝毒工作取得新成效。2022年以來,共立案偵辦走私毒品犯罪案件1037起,查獲可卡因、冰毒等各類毒品5.3噸。
一、強化邊境查緝,堅決筑牢國門防線
海關緝私部門組織開展“使命”緝毒專項行動,將西南邊境緝毒工作列為行動重點,部署加強源自“金三角”的毒品查緝力度,構建“邊境一線堵,內陸二線攔,貨運和寄遞渠道同步的立體查緝體系”。加大對邊境海關緝私部門經費投入力度,加強查緝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查發能力。2022年以來,昆明海關緝私局通過科技賦能、關警協作、跨警種合成作戰等手段,連續在清水河、畹町等口岸查獲貨運渠道走私毒品入境案38起,繳獲冰毒等各類毒品共402.6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昆明關區不僅承擔著攔截邊境貨運渠道大宗毒品入境的職責,同時也面臨著郵遞、快件渠道攔截毒品入境的壓力,僅今年2、3月份,昆明海關緝私局聯合勐臘海關在磨憨快件監管中心截獲藏匿有大麻油的國際快件11個。
二、突出專項打擊,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近年來,走私、販毒人員越來越多通過互聯網進行勾連,利用網絡平臺發布涉毒信息,使用互聯網社交軟件組群通聯,采用虛擬貨幣等方式在線支付毒資,通過郵遞、快件等方式進行毒品傳遞,交易各環節不見人。針對走私、販賣新興毒品隱蔽性強、團伙性突出的特點,海關緝私部門根據階段性毒情態勢,及時組織集群打擊、專項打擊,行動戰果突出。比如,2022年以來,針對γ-羥基丁酸、三唑侖等毒品走私案件高發,貴陽、南京、上海等直屬海關緝私局開展集群打擊,繳獲γ-羥基丁酸約2240毫升、三唑侖2167粒,抓獲犯罪嫌疑人183名,為減少毒品危害、持續凈化社會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三、密切合成作戰,實現全鏈條打擊
不斷完善情報導查、區域協作、部門聯動的緝毒工作機制。一方面海關緝私部門加強與海關監管、風險部門的緝毒合作,實現部門間信息聯合共享、風險聯合研判、后續聯合處置。在部分直屬海關建立“風險防控及打擊專案專班”,對毒品走私案件實行快速接案、快速鑒定、快速偵辦、快速反饋??诎恫楂@涉毒郵包后,啟動快速響應機制,實現處置流程標準化、線索摸排擴大化、查緝成效最大化。另一方面深化與公安禁毒部門合成作戰,不斷提升緝毒工作效能。建立海關緝私與禁毒部門常態化合作機制,及時向禁毒部門通報口岸查發的涉毒信息,整合雙方資源對走私、運輸、販賣毒品犯罪活動實施全鏈條打擊。在國際合作方面,主動融入國際禁毒大局,在亞太地區發起 “湄龍”第四期國際聯合執法行動。2022年,通過中國海關與境外執法部門合作,境外執法部門查獲毒品146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21人,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
四、夯實基礎工作,全面提升緝毒工作效能
一是加強緝毒戰法研究,搜集各口岸查獲的典型案例,及時總結新規律、新特點,有針對性地推出新舉措、新戰法。二是提升科技在緝毒工作中的運用水平,在重點口岸研發預警監控打擊平臺,有效提升對嫌疑目標的查控能力。三是強化崗位練兵,針對緝毒工作專業性強的特點,海關緝私部門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經常性、分層級組織形式多樣的緝毒培訓,不斷提升民警緝毒工作能力。
近年來,我國毒情形勢整體向好、持續改善,毒品濫用規模持續減少。但與此同時,全球毒潮持續泛濫,毒品走私販運活動持續活躍,我們面臨的緝毒形勢依然復雜多變。
從走私渠道看,行郵、快件、貨運等渠道均有查獲,其中寄遞渠道風險最為突出,境外毒品通過國際郵包少量、多次、分散入境。貨運渠道大宗毒品走私時有發生,主要為西南邊境“金三角”毒品通過陸路口岸走私入境,以及南美可卡因海運走私至我沿海地區中轉分銷。
從走私手法看,販毒人員多采用錢毒分離、人物分離,“互聯網+物流寄遞”的走私、販毒方式,勾連方式由大眾聊天工具向小眾社交工具甚至暗網發展;毒資流轉由互聯網支付向虛擬貨幣等擴展;藏毒方式從簡單偽裝向專業化偽裝藏匿演變。
從查獲的毒品種類看,γ-羥基丁酸、三唑侖等新興毒品查獲量增多,這類毒品入境后的濫用危害極大。
面對依然復雜多變的禁毒形勢,全國海關緝私部門將繼續堅定責任擔當,忠實履職盡責,堅持下先手棋、打主動仗,針對新形勢,研究新問題,推出新戰法,深入推進“清源斷流”“國門利劍”“使命”等專項行動,始終保持打擊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毒品走私犯罪,為持續減少毒品危害、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 夏?。?/strong>
全國海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進口岸監管環節毒品監管查緝工作,全力防范毒品走私,有力推動海關禁毒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強化口岸監管。加強毒品走私風險分析研判,明確查緝重點,加大布控查驗力度,強化對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查驗和運輸工具的登臨檢查;充分發揮H986、CT機、X光機、底盤機器人等監管查驗設備作用,通過智能審圖、同屏比對等技術方式和手段,提高非侵入式查驗能力;加大人工查驗力度,堅持“存疑必查”;組織舉辦毒品監管查緝專題培訓班,提升一線關員毒品監管查緝意識和能力。
二是加強協作配合。海關監管、風控、緝私等部門密切配合,監管查毒和破案緝毒緊密結合,做到打防一體。與公安禁毒部門建立現場執法協作、應急聯系機制,與郵政管理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動落實實名收寄等要求。在旅檢、寄遞等監管現場張貼宣傳海報、放置宣傳手冊、播放宣傳片,提高社會公眾識毒、防毒、拒毒能力,營造良好的全民禁毒氛圍。
三是防控新型毒品走私。開展風險聯合研判,及時評估口岸新型毒品走私風險態勢,加強科技設備應用,通過3D成像、切片聚焦、多角度判圖等技術手段,加強新型毒品人工判圖分析,利用拉曼光譜檢測儀或毒品快速檢測板對不明粉末、晶體、疑似毒品進行篩查,及時查控夾藏、偽裝的新型毒品,嚴厲打擊新型毒品走私行為。
四是強化陸路邊境口岸防控。緊盯重點陸路邊境口岸和重點渠道,針對貨車改裝藏匿、底盤夾藏、GPS跟控走私毒品入境等重點走私方式,采取針對性措施,嚴防境外毒品滲透入境。以昆明海關為例,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累計查獲貨車藏毒情事45起,查獲毒品414.75公斤,GPS45臺,查獲萬克以上大宗毒品案件7起,取得積極成效。
從海關監管查緝情況看,口岸毒品走私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新型毒品不斷涌現。近年來,海關查獲多種新型毒品,如含麥角二乙胺(半人工合成致幻劑)的“毒郵票”、含羥基丁酸成分的“聽話水”、含阿莫達非尼的“聰明藥”等。
二是走私渠道更加多樣。除傳統貨物、交通運輸工具、人員夾藏攜帶外,隨著互聯網、寄遞等新業態的發展,利用寄遞渠道走私毒品易發、多發。
三是藏匿方式更加隱蔽。如將膠囊狀或片狀毒品藏匿于類似商品或商品夾層中;改裝重型拖掛車,將毒品藏匿于車輛特定部位,實施夾藏走私。
針對毒品走私呈現的新特點、新變化,下一步,全國海關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始終保持口岸毒品監管查緝的高壓態勢,積極發揮正面監管攔截作用,進一步優化完善口岸監管措施,加強口岸實際監管,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筑牢海關口岸監管查緝防線,守護國門安全,為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記者:目前有沒有什么新型毒品,請詳細介紹一下。

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 孫志杰:近年來,口岸查獲走私入境的γ-羥基丁酸、三唑侖、合成大麻素類等新興毒品數量增多??诎恫楂@的毒品種類變化與境內毒品濫用情況密切相關,《2022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中介紹了海洛因、冰毒等濫用人數較多的常見毒品的消費量普遍下降,而全年查處濫用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質人數增多。這與我們在口岸查獲的情況基本一致,查獲走私入境的海洛因、冰毒等毒品數量減少,γ-羥基丁酸、三唑侖、合成大麻素類等新興毒品數量增多。
中國海關傳媒中心記者:今年以來毒情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

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 孫志杰:從海關緝私部門查辦案件情況看,今年毒品走私案件的立案數和繳獲毒品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今年一季度共立案偵辦走私毒品犯罪案件181起,同比上升33.3%,查獲各類毒品2.1噸,是去年的5.2倍。同時,緝私部門偵辦的重大走私毒品案件也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多。其中黃埔海關緝私局聯合禁毒部門連續查獲兩起走私可卡因大案,繳獲可卡因共約1.4噸。
《環球時報》記者:毒販子有哪些非法入境的手段,海關在查緝手段上有哪些創新和成效等?

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 孫志杰:毒品藏匿的方式主要有人身藏匿、人體藏匿、行李藏匿,寄遞物品藏匿、貨物藏匿等方式。隨著我們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境外販毒人員不斷變換入境口岸、變換毒品藏匿方式來逃避打擊。在我們偵辦的毒品案件中,有一些藏匿方式非常隱蔽的走私毒品案件,比如,將可卡因壓成薄片,藏匿在筆記本電腦里,藏匿有毒品的筆記本還能正常開機使用;比如,把毒品溶解到紅酒里,使用機器封裝,外觀與正常的紅酒無異。這兩個案件都是利用“高風險旅客篩查法”查獲的,這是我們緝私、監管的業務骨干聯合摸索出的一套查緝方法,是我們綜合運用科技力量提升緝毒效能的成功實踐。
中國法治新聞網摘編: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