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向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致賀信
中國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 工商界堅定看好中國市場
扎實開展教育整頓丨持續推動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視頻]真情暖萬家 ·[視頻]跟著習主席看世界丨點亮“一帶一路”萬家燈火 ·[視頻]跟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丨走進“中國最美鄉村” ·[視頻]速看!防間保密微視頻《消失的“她”》 ·[視頻]先睹為快!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主題片來了~ ·[視頻]天宮TV | 給我們一個小桌子 還你們一個菜園.. ·[視頻]全國生態日主題宣傳片 ·[視頻]首個全國生態日|中國國家公園旗艦物種來啦! ·[視頻]提前184天!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進展 ·[視頻]案例展示|第1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視頻]消失的他,一個隱藏20多年的秘密….. ·[視頻]激情燃燒的歲月丨《飛航印記》第3集 ·[視頻]英雄歸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精.. ·[視頻]沙畫|春風印記 ·[視頻]學習原聲·聆聽金句|論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 ·[視頻]一系列政策信號給民營經濟吃下“長效定心丸” ·[視頻]文物中的紅色基因丨周恩來寫給中共淮安縣委的信 ·[視頻]以演備戰、以練代訓!小浪底水利樞紐這樣迎戰可.. ·[視頻]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丨“讓國旗飄揚在國境.. ·[視頻]三江之源的生態變遷

為什么年輕人開始“斷親”了?

發布時間:2023-05-29  來源:央視網-揚子晚報  字體大小[ ]

  父輩傾力維護的親緣關系,到了90后、00后這一代怎么就變成了負擔和枷鎖?近日,一條熱搜話題“為什么這屆年輕人開始斷親了”,引起了許多人共鳴討論。

   原標題:為什么年輕人開始“斷親”了?

  父輩傾力維護的親緣關系,到了90后、00后這一代怎么就變成了負擔和枷鎖?近日,一條熱搜話題“為什么這屆年輕人開始斷親了”,引起了許多人共鳴討論。

  “斷親”是什么?百度百科詞條解釋,“斷親”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指的是人懶于、疏于或者是不屑于同二代以內的親戚互動和交往。

  出生于湖南長沙,畢業后在北京“北漂”多年的90后女生程辰(化名)告訴記者,從學校走向社會以后,親緣關系在她心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低,一是生活節奏快到沒有時間維護,二則是因為逐漸長大后,值得操心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我可能不是那種會排斥走親戚的人,只是有些人一年到頭都見不到幾次面,關系慢慢就淡了。”

  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小武很早就關注到這一代年輕人的“斷親”行為,去年他和韓天澤署名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青年“斷親”:何以發生?何去何從》,被眾多媒體轉載引用。

  為作此次研究,他們利用寒假期間學生回鄉過年的時機,開展問卷調查,發放并回收了1200份有效樣本,最終結果顯示:年齡越小,與親戚聯系越少。18歲以下的被調查者“基本不怎么與親戚聯系”,18-25歲、26-30歲的“90后”年輕人大多數只是“偶爾與親戚有聯系”……到40歲,人與親戚的聯系頻率開始升高。胡小武表示: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親不過三代”,逐漸走向當代社會的“親不過二代”。年輕世代包括90后、00后,特別是00后青年群體,已疏于與親戚發生情感聯系和日常交往,進而形成了日益普遍的青年“斷親”現象。

  中國人自古重視親緣關系,也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風俗習慣。在這樣的文化傳承環境下,這一屆年輕人為何開始“斷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胡小武教授。胡教授認為,“斷親”行為產生原因之一,在于城市化和社會流動加速了居民的“居住分離”,最終也導致了核心家庭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戚的分離,從而造成年輕一代從小就與親戚關系不緊密,情感疏離。

  在他看來,00后青年群體在傳統親戚關系日漸式微的基礎上,逐漸養成了一種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更加親近于好朋友式的同學群體,“日常生活里,親戚不在場,或者被朋友替代,因而導致‘斷親’行為成為必然。”

  對于年輕人的“斷親”行為,有人表達過憂慮。比如說,在知乎平臺上,一則提問寫道“你如何看待年輕人中出現的斷親現象”,有網友提出:連親戚關系都不顧及了,人是不是會變得更加冷漠?

  對于這一點,胡小武則覺得,不用過多擔心,因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每個青年都有自己的少年,也會有自己的中年。他認為,隨著年輕世代的年齡增長,“他們在結婚生子、成為父母之后,也會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構建新的親緣關系,從而喚起新的親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孫慶云

中國傳媒網摘編亓淦玉

【免責聲明】:以上圖、文、音/視頻文章內容轉載于網絡(本網原創文章除外),其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或歸屬權利人。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轉發推廣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僅供交流學習了解法律、法規、政策,如無意侵犯到貴公司或個人的知識產權,部分文章轉發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本網制作采編部QQ號: 3555333776,微信號:GAN160003,請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電話:010-89525216。本網投稿郵箱:3555333776@QQ.COM。通訊地址:北京市通州區通胡大街78號(京貿中心)二層15號。本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XXXXX網站。
點擊查看更多評論>>發表感言:
驗證碼,看不清楚請點擊更換。
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