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向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致賀信
中國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 工商界堅定看好中國市場
扎實開展教育整頓丨持續推動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視頻]真情暖萬家 ·[視頻]跟著習主席看世界丨點亮“一帶一路”萬家燈火 ·[視頻]跟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丨走進“中國最美鄉村” ·[視頻]速看!防間保密微視頻《消失的“她”》 ·[視頻]先睹為快!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主題片來了~ ·[視頻]天宮TV | 給我們一個小桌子 還你們一個菜園.. ·[視頻]全國生態日主題宣傳片 ·[視頻]首個全國生態日|中國國家公園旗艦物種來啦! ·[視頻]提前184天!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進展 ·[視頻]案例展示|第1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視頻]消失的他,一個隱藏20多年的秘密….. ·[視頻]激情燃燒的歲月丨《飛航印記》第3集 ·[視頻]英雄歸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精.. ·[視頻]沙畫|春風印記 ·[視頻]學習原聲·聆聽金句|論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 ·[視頻]一系列政策信號給民營經濟吃下“長效定心丸” ·[視頻]文物中的紅色基因丨周恩來寫給中共淮安縣委的信 ·[視頻]以演備戰、以練代訓!小浪底水利樞紐這樣迎戰可.. ·[視頻]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丨“讓國旗飄揚在國境.. ·[視頻]三江之源的生態變遷

“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始終如一

發布時間:2023-02-28  來源:新華網  字體大小[ ]

  5年前,大陸出臺惠及臺胞臺企的《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迅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黃潔如的故事,是臺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共享發展機遇的生動縮影。5年來,大陸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不斷完善保障臺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越來越多臺胞融入國家發展,與大陸同胞攜手共繪融合發展、心靈契合的美麗畫卷。

  原標題:特稿:“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始終如一——寫在“31條措施”發布5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題:“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始終如一——寫在“31條措施”發布5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被派到西安工作,留下創業,結婚育女,榮獲三八紅旗手稱號……臺灣建筑師黃潔如感嘆短短幾年人生發生的“奇妙變化”,更感念在大陸收獲“滿滿關愛”,感悟到兩岸一家親能創造“無限可能”。

  5年前,大陸出臺惠及臺胞臺企的《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迅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黃潔如的故事,是臺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共享發展機遇的生動縮影。5年來,大陸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不斷完善保障臺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越來越多臺胞融入國家發展,與大陸同胞攜手共繪融合發展、心靈契合的美麗畫卷。

  黃潔如(左二)與同事一起探討業務。2019年她自主創業,結合西安古城文化元素的設計深受客戶認可。(受訪者供圖)

  真誠踐行承諾 切實惠及臺胞

  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是大陸方面作出的真心承諾。

  言必信,行必果。2018年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31條措施”。

  “開放力度范圍、涉及部門之多,前所未有”“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31條措施”一發布,即受到臺胞臺商和島內輿論高度贊許。

  “福建66條”“上海55條”“江蘇76條”“湖北62條”“四川70條”……大陸各地因地制宜,配套出臺具體實施意見,確保落地生效。

  受到政策利好觸動,黃潔如2019年自主創業,結合西安古城文化元素的設計深受客戶認可,公司發展有聲有色。這位“陜西媳婦”也深度融入當地生活,家庭美滿幸福。

  臺灣青年王孟筠在島內博士畢業后,來到廣西師范大學任教。“來了不久就趕上‘31條措施’,我實實在在感受到溫暖。”辦理社???、臺灣居民居住證,入住學校公租房,通過公積金貸款購房,成為廣西納入事業編制的首位臺胞,她歷數自己的獲得感,說“此心安處是吾鄉”源于一項項惠及臺胞的舉措。

  造福臺灣同胞、凝聚兩岸力量,信念堅定,步履不停。從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到“農林22條措施”和應對疫情支持臺企的“11條措施”,從產業發展、創業支持、就業輔導到就醫、求學、安居等生活配套,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胞。

  臺商形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是“真金白銀”。所得稅減免、研發設備費用補貼、技改項目設備投資補助……昆山臺企“榮邦科技”總經理陳裕盛說:“獲得的支持多到快數不過來。”

  “31條措施”實施以來,上千家臺企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數百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制造等專項資金支持。僅2022年,在廣東投資千萬美元以上臺企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減免超47億元人民幣;江蘇有121家臺企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家臺企獲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10家臺企在A股上市,累計達59家。

  5年來,300多名臺胞獲得地市級以上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上萬名臺胞報名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中國文聯及其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迄今已吸收臺灣地區會員82人。

  “大陸始終對臺胞臺企關愛備至。”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說,各項政策措施助力臺胞臺企渡難關、創新機,真情實意令人感動。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評價說,大陸“對臺胞關懷無微不至,是兩岸一家親的具體體現”。

  在福州閩清,曾芝穎(前排左三)與兩岸工作伙伴共同完成“梅城印記”鄉建項目。(受訪者供圖)

  提供廣闊舞臺 助力臺胞發展

  2016年,臺青曾芝穎在福州成立文創公司,曾因缺項目一籌莫展。“31條措施”發布后,福建細化落實,其中鼓勵臺灣團隊參與鄉建鄉創的舉措,為她打開了創業局面。

  曾芝穎很快參與到歷史街區改造工作中。“大陸是實現夢想的最佳舞臺,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她說。

  5年來,“31條措施”等惠臺利民措施發揮實效,吸引越來越多臺胞踏浪過海、登陸逐夢。

  在四川大涼山,北大博士、臺青林書任跟隨父親投入鄉村振興事業,種植逾2.5萬畝油橄欖,帶動近萬農戶年人均純收入增加3倍以上。

  在浙江杭州,臺胞許志宏攜眷從美國回到祖國大陸,帶領科研團隊投入基礎醫學研究。

  在湖北武漢,創業臺青王天山致力于中藥材國際化,積極參與抗擊疫情,還用心為臺青提供創業輔導。

  在大陸各地,兩千多名臺灣青年學者站上高校講臺,教書育人。

  “為我們打開一扇大門”“給了我們無比的底氣”……在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下,大批臺胞踏實奮斗,在融入大陸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等諸多領域,都有臺胞打拼的身影,一個個兩岸融合發展、同胞心靈契合的故事精彩動人。

  5年來,臺胞臺企獲得感不斷增強,作為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參與者和受益者的融入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孫德聰說:“我們有幸見證、參與大陸建設發展,從中獲益良多,更有志為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2年4月,在第七屆華燦獎云頒獎儀式上,李偉國介紹臺港澳賽區參賽情況。(受訪者供圖)

  凝聚同心力量 攜手同胞圓夢

  2016年,臺青李偉國躊躇滿志來到大陸。從房地產銷售員做起,李偉國一路“開掛”,成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平臺“華燦工場”的合伙人兼總經理。“31條措施”等政策措施加持下,“華燦工場”相繼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落地。

  “祖國是最大靠山。”他說,“兩岸青年應并肩站上大舞臺,用奮斗的青春贏得共同的大未來。”

  5年來,在大陸的臺青有感時代召喚,勇于擔當,積極行動,用親身感受為促進兩岸交流融合鼓呼。許志宏擠出時間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發出肺腑之言:“我們不應辜負這個時代,臺灣同胞不應也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缺席。”

  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黃潔如和身邊臺胞十分關注。“報告中‘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這句話,說到我們心坎上,令人振奮暖心。”她說,“把握今天、開創明天,我們有責任、有信心。”

  近年來兩岸交流受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及疫情影響,但大陸堅持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認為,越來越多臺胞特別是青年沖破阻力、克服困難來大陸發展,凸顯惠臺利民政策措施深得人心。

  2022年7月,以“青春同心創未來 攜手打拼謀復興”為主題的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相向而行、攜手并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認為,大陸將在更多領域為臺胞提供同等待遇,拉緊兩岸情感紐帶和利益聯結,增強文化和民族認同,厚植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兩岸家園一起守護,同胞夢想一起打拼。”臺青張立齊與朋友創辦新媒體平臺“兩岸同舟”,幫助更多臺胞認識、走近、融入大陸。“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他說,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需要“我們”共同開創。(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尚昊、王承昊、劉巍巍、羅鑫)

中國大眾網摘編  

【免責聲明】:以上圖、文、音/視頻文章內容轉載于網絡(本網原創文章除外),其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或歸屬權利人。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轉發推廣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僅供交流學習了解法律、法規、政策,如無意侵犯到貴公司或個人的知識產權,部分文章轉發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本網制作采編部QQ號: 3555333776,微信號:GAN160003,請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電話:010-89525216。本網投稿郵箱:3555333776@QQ.COM。通訊地址:北京市通州區通胡大街78號(京貿中心)二層15號。本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XXXXX網站。
點擊查看更多評論>>發表感言:
驗證碼,看不清楚請點擊更換。
久久97